九月,艷陽高照。在全鎮上下奮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雷赤群眾又迎來了一年增收的希望。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大紅袍花椒,垂掛枝頭,山頭盡“染”紅色,微風吹來,陣陣“麻”香花泌人心脾,傳遞著豐收的信號,不僅給村里人帶來收獲的喜悅,更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希望。 走進延長縣雷赤鎮涼水岸村,濃郁的椒香撲面而來,郁郁蔥蔥的花椒樹上,一串串鮮紅飽滿的花椒綴滿枝頭,煞是壯觀。 “大伙兒再加把勁兒……”椒農馮治業扯著嗓子喊道。在他的花椒園里,工人們正忙碌地采摘花椒。 “我種50畝花椒,一畝花椒大概能產100斤,一斤花椒20塊錢,算下來收入10萬元左右,我覺得這個效益還是相當不錯的。”馮治業喜笑顏開,一邊采摘花椒,一邊盤算著今年的好收成。 花椒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田間管理和采摘是全手工勞動,需要大量勞動力。特別是到花椒采摘季節,最是繁忙、辛苦,為搶抓花椒成熟期,完成采摘工作,馮治業雇用了幾個“采摘能手”。
“最近農閑,到下坡村來摘幾天花椒,摘一斤花椒工錢兩塊錢,一天能摘個七八十斤,能賺到一百五六十塊錢,補貼點家用,我覺得挺好的。”采椒人馬翻梅滿意地說。 小小的花椒樹,百姓的“搖錢樹”。據涼水岸村黨支部書記馮志安介紹,涼水岸花椒品種以大紅袍為主,今年2500畝花椒豐收了,每斤能賣到二十來塊左右。“今年真是個豐收年!”馮志安激動地說道。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雷赤鎮黨委立足獨特的地域優勢,把花椒作為群眾致富增收的優勢產業,依托產業扶持政策,建基地、抓管理、強科技、促營銷,使花椒產業實現了由粗放經營向科學管理轉型,產品優勢向商品優勢轉變,花椒產業“闖”出了新路子、“邁”向了多元化,成為雷赤鎮強鎮富民的優勢特色產業。 “下一步,我們將采取“黨建+”產業融合模式,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加強技術服務和指導,進一步提升花椒的產量和品質。”雷赤鎮鎮長馬志有說,“我們將依托花椒加工產房、色選機、脫殼機和真空包裝機等先進設備,通過游客采摘、電商平臺銷售等方式,在深加工和銷售環節持續發力,提升產品附加值,“椒”出群眾滿意答卷。”
來 源:根據延安黨建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