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傳媒網
  • 新聞熱線:0911-2568088
陜北傳媒網
首頁 魅力陜北 延安 榆林 民生 國內 國際 圖庫 左側導航 右側導航

文化教育

旗下欄目: 文化教育 環境衛生 黃土風情 魅力鄉村 培訓研學 行業動態 企業風采 宣傳推廣 便民服務

高建群:延安市場溝的變遷

來源: 草屋間茶室 作者:高建群 人氣: 發布時間:2023-03-20
摘要:延安有一條山溝叫市場溝。這條溝在鳳凰山的南麓?谷諔馉帟r期,日本飛機八次轟炸延安,延河和南河兩邊寬闊一些的川面,都被飛機夷為平地,于是延安城的居民,大部分都擠到了這條溝里。

延安市場溝的變遷

文/高建群
 

 

延安有一條山溝叫市場溝。這條溝在鳳凰山的南麓?谷諔馉帟r期,日本飛機八次轟炸延安,延河和南河兩邊寬闊一些的川面,都被飛機夷為平地,于是延安城的居民,大部分都擠到了這條溝里。

市場溝被兩座山夾住,寬約五十米,長約兩公里,像一座峽谷。在荒涼的陜北黃土高原,那時的市場溝成為一片難得的錦繡繁華之地。南來北往的商賈們,紛紛來這里做生意,溝里蓋起許多的木質二層小樓。半溝里,還是當時的金融重地陜甘寧邊區銀行。據說日本飛機曾經想轟炸這條溝,奈何山太高,溝太窄,飛機一飛而過,炸彈都扔到了兩邊的山上。

建國以后,延安市區逐步向三山對峙、二水分流的川面上發展,市場溝逐漸地趨于冷落,到后來,便成為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地方。不過這里仍然居住著延安城區三分之一的人口,溝里住不下,人們便向兩翼山上發展。蜂蜂擁擁,密密麻麻,這條溝里的人們,像螞蟻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條溝由于缺乏管理,逐步淪落為延安的“龍須溝”。延安的“龍須溝”這個稱謂,不是我在這里提出的,而是溝里的七八家居委會,蓋著七八個大紅砣砣,在向《延安日報》發出的呼吁中提出的。記得,那一次主要是針對“水”的問題提出來的。這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事。

居住著五六萬人口的這么一個條大溝,那時不通自來水。前半個溝的人,擔著桶到市區去擔。后半個溝的人,則吃兩口井里的水。這兩口井,一口是甜水,一口是苦水,甜水井邊,天天都排著長隊。水不夠用,于是乎人人家里都備有兩個缸:一個裝甜水,做飯用;一個裝苦水,洗衣服用。我家當時就在市場溝半溝住,記得朋友們登門,我常常從左鄰右舍借來幾擔桶,請朋友們為我擔一次水去。
 

 

也許是居委會的呼吁起了作用,市政部門后來給溝里鋪了個水管,設了三四個供水點。水管壓力不夠,因此只在每天中午定量供幾個小時的水。供水點前面雖然也時時排有長隊,不過只要時時操心,水畢竟是還能接上的,人們不至于慌恐無著了。

那時溝里也沒有廁所。我真不知道沒有廁所前,人們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后來修了幾個廁所,廁所很簡陋,夏天時滿地的蛆芽子亂爬,令人無處下腳。不過這廁所畢竟是有了。

還有一件叫人頭疼的事是路。窄窄的一條路,年久失修,下雨時滿地泥漿,水深處沒及膝蓋。最初這路還能上行下行汽車,后來由于民房不停地擠占路面,汽車只能單行了。有時兩輛汽車碰個頭,躲也沒有個躲處。
 

 

那時我住在市場溝的半溝里。從我家到溝口,數十四個電線竿子就到。記得我每次上班,一邊數著電線竿子一邊想,啥時候能把這市場溝治理好,算是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算是為延安市政建設做了一件好事。

其實治理延安的市場溝,有一個極好的辦法,這就是把市場溝與西溝打開。

其實這延安的市場溝不是一條死溝,它和另一條著名的溝西溝是相通的。相通的那地方叫老虎崾崄。薄薄的一面黃土山崖,山崖下面是一個山洞。這山洞將兩個溝連接起來。

這山洞叫“楊六郎轉兵洞”。據說,這洞子是宋時的楊六郎修的。楊六郎在延州城中閱兵,他的兵力空虛,好像只有三千吧。于是他在這里挖了個洞,讓延安城的道路以鳳凰山為圓心,成了一個圓圈,爾后,調動兵馬,在城里轉了起來。楊六郎轉兵,一共走了七天七夜,還是前不見頭,后不見尾,遼兵的密探見了,大駭,回去匯報,遼兵乃退。
 

 

這洞子毛主席在延安時期,仍然可以使用。據說,毛主席在棗園、楊家嶺居住期間,要來南關交際處會見客人,或者參加舞會,通常從居處出發,涉過延安,步入西溝,經轉兵洞到市場溝,出市場溝,即到南關交際處。

這個洞子的坍塌,是在胡宗南進攻延安以后。胡匪兵占領延安以后,城中堅壁清野,士兵們就挖了洞子里的支撐木,當柴燒。洞子少了支撐,不久就塌陷了。
 

 

胡宗南的女人據說現在住在美國,也是一位作家。我的一位朋友在新加坡參加一個叫世界華人女作家筆會的年會,在會上見過這位胡小姐。“陜北人還狠我父親嗎?”這位胡小姐問。這是閑話,這里不提。

其實打通西溝和市場溝,令延安成為一座環狀城市這個想法,延安的歷屆政府都想過,但是羈于財力,這個宏偉的想法實現是在今時今日。我所以記得這事,是見過幾個領導在一起討論,看是將老虎崾崄那一塊地方,挖成一個山洞好呢,還是將那一面斷崖,劈開好呢。

我后來工作調到了西安?墒悄赣H還在延安居住,在市場溝勝利居委136號居住。她是孤身一人過著的,這事常常叫我擔心。我最擔心的還是吃水問題。我長長捎一些錢回來,叫她買水,再貴也買。

今年八月,我回延安看母親。一到市場溝溝口,我大吃一驚。夾在市場溝溝中間的那些擁擁擠擠的破舊民房,好像刮了一陣風一樣已被全部拆去,寬闊的溝里,現在擺滿了石頭。我明白了,延安人久久的夢想,打通西溝與市場溝的夢想,正在這一屆政府的手中變成現實。

石匠們叮叮當當的鑿石的聲音,令我想起童年的往事。那是五十年代修筑延安大橋的日子。那時我站在清涼山的一個佛洞前,看著這熱鬧的場面。這是一種建設新生活的聲音,在陜北,鑿石聲通常發生在興旺的人家。

石匠們先用石頭箍涵洞。箍好一個一個涵洞,上面再蓋上土。這一切完成后,市政部門再在上面修上寬闊的柏油路。

我還到老虎崾崄那里去看了看。原先我在市場溝居住時,節假日常一個人去那里轉悠,F在,山洞已全部挖好,并用石塊砌好。遠望那邊的西溝,寬闊的柏油路面已經鋪好,只等市場溝,這邊的路也修好,一條叫西市路的道路就竣工了。

于延安,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澤被后世的工程,且讓我向它祝賀。西市路的修通,令延安這座群山環抱中的古城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經濟騰飛空間,并且將給人們的傳統思維,帶來許多的改變。
 

 

那時延安城的市政格局,將有點像重慶市。記得重慶市從兩路口那個地方,一條路繞山而行,一條路依水而行,成一個環狀的沙坪鎮區。將來的延安城,也是這樣子的,以著名的鳳凰山為圓心,延安城成了一個環狀的城市。

因為修路的需要,因為隨著路的修通,這條市場溝又重新成為重要的商業區和經濟區的需要,居住母親的地方也肯定要搬遷。母親住習慣了,她不想搬遷,她還心存僥幸。我對母親說,即便路占不到這里,但是隨著西市路的修通,這里成了好地段,房地產開發部門也肯定不會放過這里的,您搬是肯定了,到時候,隨我住西安去吧!

改革開放以來,延安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糧食連年大豐收。石油、煤炭、卷煙成為工業的支柱產業,煙、果、羊、薯,成為農副業的支柱產業。這一方的人類正在走向富裕,這是可喜的事實。而延安市場溝本世紀的滄桑變遷,僅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而已。

 

責任編輯:名稼

最火資訊

首頁 | 關于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聲明 | 聯系我們 | 商務合作 | 招聘信息 | 免責聲明 | 供稿服務 | 網站地圖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中文无码乱人伦|久久精品综合亚洲|中文字幕色色色